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旅游攻略 > 哈尔滨防洪纪念塔的历史故事

哈尔滨防洪纪念塔的历史故事

发布时间:2024-05-15 14:47:48来源:途途旅游网作者:途途旅游网

哈尔滨防洪纪念塔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旅游景点,这个旅游景点是为了纪念哈尔滨发生的特大水灾所建立的,有着很大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。下面在这里介绍一下哈尔滨防洪纪念塔的历史故事。

哈尔滨防洪纪念塔的历史故事

哈尔滨防洪纪念塔的历史故事与1957年哈尔滨市的特大洪水紧密相连。

哈尔滨防洪纪念塔的历史故事

在新中国成立以前,哈尔滨屡次遭受洪水的危害,特别是1932年的洪水,曾使城区街道成为水乡泽国,男女老幼四处逃命,数万人露宿街头,广大劳动人民深受其害。新中国成立后,哈尔滨在1953年、1956年和1957年连续遭受洪水的侵害。其中,1957年发生的特大洪水尤为严重,最高水位达120.30米,比1932年的最高水位高出0.58米,超市区地面4米左右,水势凶猛,风雨交加,大水持续月余,沿江江堤险象环生。

面对这场灾难,哈尔滨市的军民团结一心,努力奋战,最终战胜了特大洪水,保卫了全市的经济建设成果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为了纪念这次防洪斗争的胜利,哈尔滨市委决定在松花江畔修建一座纪念塔。这座纪念塔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,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·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,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确定。

纪念塔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,塔高22.5米,塔基用块石砌成,意味着堤防牢固、坚不可摧。塔基前的喷泉象征着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民,正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,兴利除患,造福人民。塔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.72米,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;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.30米,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。塔身中部浮雕雕刻着防洪筑堤大军从宣誓上堤、运土打夯、抢险斗争到胜利庆功等场面,集中描述了人们在防洪斗争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。罗马式回廊高7米,由20根擎天柱连成弧形相衬托。

此外,纪念塔在周围布局上,以塔后身为中心设有20根科林式圆柱,顶端用一条宽带将圆柱两端的画壁连结在一起,组成一个35米长的半圆形罗马式回廊。塔基的上下两层水池,分别标志着1957年和1932年两次特大洪水的水位。而在水池之上的塔基上,一根金黄的金属线标示着“98年特大洪水”在8月22日出现的历史最高水位。

如今,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已经成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,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缅怀那段历史。

声明: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。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学习分享之用,如有内容图片侵权或者其他问题,请联系本站作侵删。
  • 热门资讯
  • 最新资讯